• 详情 货币政策调整对企业投资的微观效应
    货币政策将显著改变企业外部环境,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1年相关数据,验证了两次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不同企业所受到的冲击。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公司过度投资存在异质性的影响,其显著抑制了小规模、弱担保能力公司的过度投资;但并未发现国有化程度低的公司过度投资受到抑制的证据。该研究深化了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对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认识。
  • 详情 模糊包络线距离法及用于宏观经济波动源识别
    针对广泛应用的时间序列相似性比较方法—包络线距离法因刚性判别边界导致的缺陷,引入模糊集合对该方法中的两个判别边界进行模糊化,减少判别结果对于边界参数值的敏感性,增加了判别方法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的判别效果有较大改善,在宏观经济波动源的经济意义识别应用中做了有益尝试。
  • 详情 Financial Development Dampening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in China: Evidence Using EGARCH
    The topic about the nexu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being on cutting-edge research. Using monthly time series data from 2001 to 2012 in China,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nexus of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an 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EGARCH) model with exogenous variables, the present paper suggest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s a shock absorber to mitigate economic volatility.
  • 详情 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指数构建及其监管对策
    如何对保险公司透明度进行监管评价,是我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采取构建保险公司透明度指数的方式,通过量化评价,力图揭示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的对策建议。
  • 详情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历史、现状与中国特色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过度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其还存在包括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今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还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重要途径。
  • 详情 流动性冲击、过度风险承担和利率期限结构规制
    本文讨论当投资者面临流动性冲击的情况下,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问题。如果银行可以选择长期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但却无法向投资者对其资产选择做出可置信的承诺时,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形相比,均衡时的资源配置将发生严重的扭曲:短期利率过低,长期利率过高,并且银行所选择长期资产的风险也将高于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监管部门可以针对银行的利率期限结构加以有效的规制,那么,长期资产的风险水平可以恢复到社会最优的水平。
  • 详情 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分布特征
    基于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简称金融效率)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金融效率偏低且没有明显改变。其中,金融创新效率更是低于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效率分布具有较为典型的经济区域特征和金融控制程度特征。金融控制程度影响金融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抑制金融创新效率。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数量扩张和要素堆积阶段,金融创新效率不足是金融效率提升的钳制因素。
  • 详情 “入世”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2001年“入世”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革等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快速发展。与 此同时,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为我国 企业“走出去”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国融入全球化、提 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依然 面临着受国际金融和贸易环境的限制较大、风险评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 的短缺和国内法规和体制难以与国际对接等问题。
  • 详情 入世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现状与评估
    房地产信贷是维持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支柱。入世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 信贷业务突飞猛进,同时也潜伏着不少的信贷风险。纵观入世以来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变动情况,我们可 以发现,房贷余额的增速快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增速;房贷余额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例一直居高 不下;房贷业务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房地产贷款余额比重较大, 且增幅远远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增幅。因此,政府要正确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融 资模式和工具,继续推进商业银行改革。
  • 详情 最优货币政策和最优金融稳定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
    本文建立一个含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意愿的一般均衡模型,同时,将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纳入统一的政策目标分析框架。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具有完全替代性;当且仅当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充分协调时,才能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