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研究——兼论规避“特里芬”难题的条件
    美国推行超常规赤字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 国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债权的国家对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安全性极其关注, 探索国际储备货币 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和美元国际储备资 产稳定性,并探讨规避“特里芬”难题的条件。理论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当美 国经济增长率与美国黄金储备占 GDP之比增长率之和大于或者等于美元收益率时, 美元国际 储备具有内在稳定性, “特里芬”难题可以规避;相反的,当美国经济增长率与美国黄金储 备占 GDP 之比增长率之和小于美元收益率时,美元国际储备不具有稳定性, “特里芬”难题 必然激化。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 率之和时, 美元国际储备与实际 GDP之比的动态路径将收敛, 美元国际储备具有内在稳定性; 相反的,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时,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将难 以保证。实证研究表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率一直低于美元收益率,同时,世界黄金储备增 长率尽管高于同期的美国黄金储备增长率,但仍然一直低于美元收益率水平,表明以美元主 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逃脱崩溃的厄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 都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 表明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稳定性偏离 可持续水平。未来美国婴儿潮引发的“银发海啸”及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将促使财政债务压 力更大,美元收益率由于国债规模膨胀而持续上升,如果没有出现新的技术革命,那么未来 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与美元收益率之和的趋势将难以改变, 美元主导现代国 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难以维持。
  • 详情 产权结构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居主导地位,但其传导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扩张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难以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证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及其无利润约束行为有 关。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和局部信贷萎缩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 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用。因此,增加有效信用供给,发展非国有金融部门和非国有中小银行是提高我国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 详情 信贷政策与公司资本结构
    在一个“自然实验”框架内,本文首次采用双重差分估计策略考察1998 年信贷扩张与 2004 年信贷紧缩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1998年的信贷扩张显著增加了小规 模、民营化程度高以及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负债水平,这些公司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资金;2004 年的信 贷紧缩则导致这三种类型的公司显著减少了有息负债率,但是应付款项的增加弥补了信贷资金的减少。 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供给面因素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对公司资本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我国 存在信贷渠道传导效应,但其影响程度因不同类型的公司而异。本文的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 实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澄清 2004年以来关于宏观调控的社会争议。
  • 详情 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违约风险评价的效率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何运用 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衡量指标——违约 距离进行估计。文章通过对两类错误率的分析,考察了 KMV 模型在我国市场的预测能力, 并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讨论了 KMV 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文章运用ROC曲线和准确率对 KMV 模型估计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文章的结果表明,由 KMV 模型得到的违约距离指标 包含了公司违约的重要信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具有较好的判别和预测能力。
  • 详情 非对称信息、外资进入与信贷竞争
    假设中外资银行分别具有信息优势和融资成本优势,本文构建了中外资银行多期动态竞 争的稳态模型,研究发现,中资银行仅靠“禀赋”的信息优势不足以抵挡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 多期竞争将使得外资银行更加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且更加可能成为竞争稳态的占优方。进一步 的比较静态结果显示:客户质量越好、项目收益越大和新市场增长越快,外资银行越可能稳态 占优;稳态占优方的市场份额随着项目收益和新市场增长速度的提高而减少,客户质量在中资 稳态占优和外资稳态占优两种情形下对占优方市场份额分别具有单调和非单调的影响。此外, 考虑中资银行相对熟悉市场的优势,我们对稳态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
  • 详情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
    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 背景下,本文首先建立两本地银行间的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再考虑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之一战略 合作以及未来控股本地引资银行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构建控股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和少数股权合作决策模型, 研究 了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决策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除了本地信贷市场规模及其高速增长是吸引外来 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的原因之外, 未来控股引资银行的可能性将是吸引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更重要原因; (2) 如果外来银行不与本地银行战略合作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来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那么他将在竞争 中失去机会; (3)如果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战略合作、付出努力开展新业务降低贷款客户交易成本,则现有少数股 权合作机制下难以有效激励外来银行贡献自己的努力水平, 而未来控股的可能性更削弱了外来银行贡献努力水平的 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引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引资银行应在少数股权合作机 制中加入 “如果外来银行在战略合作中努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 将来将只能恶意收购引资银行” 的新约束条件。 新约束条件改变了不利的情况,同时,相对于高约束指标,低约束指标更能促使外资银行在低股权比例上贡献高努 力水平,更能提高引资银行所得新增净价值和整个合作银行价值。
  • 详情 基于小波变换和GARCH模型的股票市场多尺度VaR
    基于股票市场异质性这一假设前提,即股票的价格行为受市场中不同投资时间尺度的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所影响,因此也具有时间多尺度特征。首先应用小波变换将上证综合指数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指数在各时间尺度上的波动部分;其次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分别对波动部分建立GARCH模型,并计算VaR;最后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VaR不仅很好地描述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而且还有助于证明股票市场异质性假设的合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
    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购买持有超额收益方法还是使用日历时间组合方法都可验证中国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2年内总体上表现强势特征,这与美国股市私募发行后公司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的结论相反。并且对于全部定向增发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5年的经营业绩都要显著好于与配比公司,验证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宣告信息反应不足。此外,我们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支持大股东将定向增发作为“掏空”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利益输送的工具。
  • 详情 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关于转型时期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就农村信用社在“十二五”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时期应当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已经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农村信用社在转型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主动地抓好营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省级联社及其派出机构的职能定位及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的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个人独特见解。
  • 详情 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激励经济后果--来自于2003-2009年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考察了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经济后果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负债水平和盈余操控水平后,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2003-2009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后发现:股东治理结构对薪酬激励经济后果的影响显著,而董事会治理结构对薪酬激励经济后果的影响较弱。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对本期业绩与本期薪酬间的正相关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会持续到下期业绩中。而最终控制人的国有属性则对本期业绩与本期薪酬间的正相关关系产生了正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未持续到下期业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