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Theoretical Study on Bank’s Behavior in Mortgage Loan to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in Progress
    There are several kinds of risks among bank, Real estate developer and assessment agency in mortgage loan of construction in progress. The risks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oretically by the game model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ductive of reverse selection between bank and assessment agency and moral hazard between bank and real estate developer. Conclusion can be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drawn as following: long-term cooper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between bank and assessment agency, D/V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set by bank and hence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bank should be to launch loan.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习惯形成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本文结合预防性储蓄理论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具体实际,构建了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收入、收入风险和财富目标的消费函数,根据我国城镇从2002年到2008年31个省直辖市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带有个体效应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而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在估计上使得参数有效且一致。结论有,第一,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参数为0.1094;第二,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有消费习惯的前提下为0.7786;第三,城镇居民的收入风险对当期城镇居民消费的弹性为-0.05132;第四,每个地区的个体效应差异较大,而且西部省份的个体效应较大。分地区来看,第一,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参数为0.1094,比上海的0.3071、河南的0.2127和四川的0.3512都要低很多,这不仅说明了全国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很少依赖于上一期的消费,而且说明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习惯有很多差异,呈现了区域的异质性;第二,全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有消费习惯的前提下为 0.7786,比上海的0.6904、河南的0.7146和四川的0.5624要高很多,说明其当期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当期的消费。第三,全国城镇居民的收入风险对当期城镇居民消费的弹性为-0.05132,比上海的-0.0319(取绝对值)高一些,但是比四川的-0.0674、河南的-0.0750都要低,这不仅说明了城镇居民的收入风险对消费的弹性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而呈现下降趋势,也说明了区域预防性储蓄的异质性。他们的收入和消费的风险越大,他们的消费就越谨慎。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消费习惯是消费函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消费习惯对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与流动性过剩没有在中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有一定解释力,这些都很好地符合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实。
  • 详情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一点新思路
    若对货币需求进行质的分类,似可分为客观需求(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对货币的需求)与主观需求(人们心理层面对货币的需求);对货币需求进行量的分类,似可分为有限需求(即上述客观需求)及无限需求(即上述主观需求)。 由于诸多因素交互影响,当前货币需求中的主观需求日益胜过客观需求,货币投放的主观性日益加剧;主观需求无限性与客观需求有限性的矛盾空前累积,成为引发许多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的重要缘由。 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仍是当今人们生存、发展的根基,故货币需求量的测算似应以客观需求为基准。其具体测算可从解析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入手;以“最终消费支出”立足。
  • 详情 Inflation Targeting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By synthesizing two recent literature, namely, the inflation targeting (IT)-inflation and inflation-finance linkages,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IT exerts any significant impacts on financial (banking) development. By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pproaches to data on 74 countries over the 1980-2008 perio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overall, IT countries enjoy higher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 the banking sectors. However, IT appears to have distinct effec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countries. While the effect of IT in promoting banking developmen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economically lar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ffect seems to be negligible in industrial countries.
  • 详情 机会成本观视角下关联交易公允价格会计计量方法评价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研究课题,当缺乏活跃的市价作参考时,由于缺乏适当的分析工具,如何对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方法进行评价尤为困难。基于公允价值的机会成本观的视角,设计评价模型,以《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 64号)中规定的会计规范为例,分析评价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方法,并用以评价废止《暂行规定》的政策意义。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谬误、修正与成立条件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下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证明了修正模型具有很好的数学分析性质,并用以简要证明折现率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经营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这种内在联系,研究折现率的经济含义和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成立的条件.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逼近论方法应用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为便于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从逼近论的视角,提出可通过选择适当的经营期限,以有限期经营合理近似企业真实经营方式。这样的近似处理,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不大,将更方便于修正模型的实际应用。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修正后的模型,首先需确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方式(持续经营或是有限期经营)。这样的修正,似乎不利于直接的应用。为此,本文给出判别准则,包括一般准则和股利增长情形下的特殊准则,以确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所需的经营年限。一旦确定了经营年限,依模型企业市场价值的定价问题就可以确定下来。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折现率的选择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CDDM)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的企业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MDDM),以消除这种谬误.利用MDDM的数学性质,研究了折现率与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表明,不同于CDDM,无论其所使用的折现率为多大,总假定企业持续经营;MDDM反映出,折现率的选择事实上确定了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期限,该经营期限存在多样性的特征.
  • 详情 股利折现模型的修正与资本结构、股利政策无关性假设
    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反映的是持续经营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市场价值定价上的谬误,因为在某些情形下,企业实行有限期经营反而能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改进截尾方法与Farrell的持续期限理论,提出修正的股利折现模型,以消除这种谬误。修正后的股利折现模型更完善,可以反映企业企业最大化其市场价值的经营方式(持续经营或是有限期经营),能够支持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股利政策无关性假设。然而,传统的股利折现模型并不支持此类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