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合竞价研究:理论与实证
    在理性预期框架下,本文研究了虚拟成交价、虚拟匹配量和未匹配量在不可撤单模式开放式集合竞价过程中的作用,比较了开放式集合竞价与封闭式集合竞价在私人信息揭示、市场深度、价格波动性方面的差异,并对中国股票市场采用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确定开盘价格前后的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相比,开放式集合竞价对私人信息的揭示程度更大,并且具有更好的市场深度和更低的价格波动率,但两种机制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知情交易者比例的增加而减少。
  • 详情 私募基金应在金融反垄断制度下规范运作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私募基金由于对新兴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备受推崇,同时,因为私募基金规范过于滞后,使得我国将如何对其监管引发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议,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中唯有中国能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当局再度启动了立法程序。目前,虽纵观各界对私募基金立法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但以金融反垄断审查为视角进而规范私募基金的思路却几无提及。 本文以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及规范进程为主线,借鉴并分析了美国对私募基金的界定,梳理了私募基金的运作脉络,融合了我国新兴出现的金融反垄断执法机制,吸纳了次贷危机进入新阶段后欧美金融反垄断执法的最新动向,从五方面前瞻地提出了我国私募基金立法的金融反垄断规制视角。
  • 详情 金融机构破产制度研究
    新《破产法》正式将金融机构纳入破产范围,并作出了特别规定,但金融机构破产仍有许多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如个人债权的清偿顺序及保障问题,破产金融机构资产的变现问题,破产管理人的选任问题等。应建立金融机构破产的相关法律制度,如个人债权清偿制度,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金融资产变现的相关法律制度,金融风险责任追究制度,金融机构破产的挽救—重整制度等。
  • 详情 异常现金流对预测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重述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2000年到2005年发生会计差错重述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差错调整项目和估算经营活动异常现金流,从而研究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差错重述手段和动机。研究发现,低的异常现金流与会计差错重述的发生是显著相关的。对于所有类、收入类会计差错,异常现金流与异常应计项目都通过了显著检验,然而费用类会计差错只有前者通过了检验,表明异常现金流对会计差错重述的预测作用有更强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异常应计项目与会计差错重述的发生是负相关的,即异常应计项目越低上市公司发生会计差错重述的概率越高。这与低的异常现金流同样反映了恶化的经营状况,引起上市公司操纵盈余,最终导致会计差错重述的发生。
  • 详情 高质量会计信息会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结合Bushman&Smith(2001)的研究框架和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行为,其中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性在降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我们应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披露系统的市场基础设施,如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队伍等,更进一步制度创新以更好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资本配置中的作用。
  • 详情 On the Pricing of Gold-linked Notes
    本报告介绍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一种创新型产品——黄金联结债券(Gold-linked Notes, GLNs)。首先介绍黄金联结债券的一些基本理念;然后,结合宏源证券为某黄金企业独立设计的创新型黄金联结债券,提出了具有宏源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金联结债券定价模型(Monte-Carlo Method)。
  • 详情 A Multi-Factors CMOsPricing Model with Monte-Carlo
    本报告研究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产品CMOs(CollateralisedMortgage Obligation)的定价模型。首先,探讨CMOs产品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模拟模型:随机利率模型,违约率模型,提前偿付模型。然后,基于Monte-Carlo模拟,建立具有宏源自主知识产权的CMOs定价模型。最后,对产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双因素压力测试。
  • 详情 流通权分割影响公司价值吗——关于“MM定理”的一个深化扩展框架
    以我国的股权分置为原型,本文抽象出流通权分割的问题。然后以MM定理Ⅰ的假设为基础,运用投资组合复制法论证了企业价值与流通权分割结构无关,从而将 MM定理Ⅰ扩充到了流通权分割的情形。本文同时扩充了MM定理Ⅱ。文章还指出,资产定价的流动性效应和本文的研究结论本质上是一致的。最后,应用这一最新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的股份分置及改革问题。
  • 详情 集团化运作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吗?——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丰富的市场投资机会使得多数企业采取了扩张式的发展战略,但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外部融资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而与此同时,集团化运作则是多数企业对扩张形式的具体选择。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过程中融资约束问题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相对于没有进行集团化的上市公司,采取集团化战略的上市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显著较低;而在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的动态过程中,融资约束程度逐年下降。这表明,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实施集团化运作能够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
  • 详情 应计作用与应计模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现有研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会计准则对于应计行为的重要影响,因此,现有的应计模型是比较粗糙的,但经理人会计选择动机的测试和分析强烈依赖于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本文的结果表明,经营决策的变化和经营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应计的演进,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结果,对于应计的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会计准则的适用都会造成应计的正常波动,这些都不是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所造成的,对于应计变化的来源,在以前的应计实证研究中没有被充分认识。企业的应计特征远比现有模型反映的丰富和复杂,加入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显著提高了现有的应计模型的估计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