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收益

  • 详情 货币政策对股票定价的影响
    为研究货币政策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构建以货币政策为条件变量的条件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显著提高CCAPM模型对市场整体收益和截面收益差异的解释能力,以M1增速为条件变量效果最好。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通过主观贴现因子和相对风险厌恶影响市场收益,体现出消费因子风险暴露的时变性,引起各股票组合收益变化;低市值和低账面市值比组合受货币政策影响的敏感性更高。
  • 详情 中国私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择时能力?
    本研究对中国股票型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时能力进行了检验,即这些私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基金资产组合的市场敞口的能力。相比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策略和资产组合的调整更加灵活,因此更有利于体现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我们从收益择时、波动择时和流动择时三个维度来对中国的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私募基金经理具有一定的收益择时和流动择时能力,但是很少有基金经理具有波动择时能力。即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可以通过预测市场收益和市场的流动性,来相应调整资产组合的市场敞口,但很少有基金经理可以通过预测市场波动来调整基金的市场风险敞口。同时,我们对回归结果进行了Bootstrap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的择时能力并不是由于运气因素所带来的。最后,我们也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的检验。我们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加深理解市场的收益、波动性和流动性在资产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详情 期权隐含高阶矩的期限结构及收益率可预测性:来自A股期权市场的证据
    本文从含有时变高阶矩的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出发,基于我国上证 50ETF期权数据,检验了期权隐含的风险中性各阶矩的期限结构中是否包含有助于预测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有效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数据降维方法,我们发现:在 2015 到 2020年样本期内,从 50ETF 期权的隐含方差和高阶矩的期限结构中所提取的因子能显著地样本外预测未来 2 至 8 周的市场收益,且该预测能力在控制了常见的经济预测变量后仍十分显著。并且,从期权隐含方差的期限结构中所提取的因子能样本外预测市场波动。基于上述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预测的择时策略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有别于已有文献中的经济预测变量,50ETF 期权市场可为投资者提供关于市场收益与风险之间短期权衡关系的特有信息。
  • 详情 A股收益率预测与行业轮动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了用8个模型预测A股23个行业和市场收益率的问题,针对文献中常用的平方预测误差损失函数和R_OS^2统计量的不足构建了损失函数g(r_(t+1),r ?_(t+1) )和R_OS^ORDER统计量。R_OS^2统计量显示收益率不可预测而R_OS^ORDER统计量显示收益率可预测,我们进而研究了基于预测的行业轮动策略,结果支持使用损失函数g(r_(t+1),r ?_(t+1) )和R_OS^ORDER统计量评估预测。本文给出了不同预测模型的相对表现。
  • 详情 中国股市的系统流动性:来自拓展的 FDR 法的证据
    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系统流动性驱动着个股流动性的形成。本文拓展了 FDR 法,并研究了中国市场股票系统流动性的存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市场显著存在 的只有与市场有正向变动的系统流动性,并且系统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意味着系统 流动性风险不能被充分分散。本文还发现股票的波动率越高、公司规模越小或市场收益率越 低,系统流动性越大。中国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是系统风险的组成部分,投资者需要谨慎 关注。
  • 详情 询价制下我国 IPO首日二级市场收益率的研究
    本文以 2005—2008 年期间我国对 IPO 实行询价制以来的 280 个 IPO 样本为研究对 象,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气氛两个方面对我国 IPO首日二级市场收益率及影响该收益率的 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IPO首日的市场平均收益率和换手率显著的正相关于首日二级 市场的收益率,首日开盘价、一级市场收益率、公司年龄等变量显著的负相关于首日二级 市场收益率,而股票的发行价、IPO 融资总额、不可流通股比率和承销商声誉对二级市场 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
  • 详情 市场条件与股票之间的投资转移
    本文通过分析股票之间定单流的相互影响,以及前期市场条件对不同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差异,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安全性转移”(Flight-to-quality)和“流动性转移”(Flight-to-liquidity)行为。实证结论发现:控制了市场共同因素以及股票之间定单流、流动性和收益率的领先滞后关系后,高风险与低风险两类股票之间,一类股票定单流上升时,另一类股票当期收益率显著下降;前期市场收益率下降、市场处于下跌时,高风险股票收益率显著下降,而低风险股票收益率显著上升。中国股票市场内部风险不同的股票之间存在“安全性转移”,而在市场下跌引起的“安全性转移”中,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流动性更好的股票,使得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的影响增强,“安全性转移”中伴随着“流动性转移”。
  • 详情 可转换债券与股票市场波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和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对可转换债券与股票理论关系、相互影响机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AR、等计量经济学和时间序列方法对两个市场存在的动态传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表明两个市场对共同信息的反应速度及收益率变化程度是相近的。
  • 详情 上证A股市场收益与流动性的非线性模型研究
    与之前使用线性模型来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文献不同,本文使用非线性的STR模型研究了上海A股市场收益与代表流动性的换手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论发现换手率对上海A股市场收益的影响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在股市处于调整或平稳发展时,线性性明显,具有较弱的流动性溢价现象;但在股指上升阶段,非线性部分显著,流动性溢价不成立,而且由模型转换函数可知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速度很快。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本文采用EGARCH与TARCH模型,以2003年6月30日至2008年6月27日的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对信息反应的不平衡,即:“利空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多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