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行为

  • 详情 ESG评级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ESG投资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国内企业也在ESG理念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09年-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研究ESG评级能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结果发现:第一,ESG评级提升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采用公司、年份双向固定效应、替换核心变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回归以及时序关系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第二,将企业信息透明度、应计盈余管理、被分析师关注程度来衡量机构投资者面临的企业信息环境,并分别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示,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受到投资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即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ESG评级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第三,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呈非线性关系,企业在较低的ESG评级基础上提升评级对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
  • 详情 机构投资者、流动性与信息效率
    本文首次考察了机构持股、流动性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三种 不同的信息效率测度,我们发现,机构持股比例的增加以及流动性水平的提高均会促进信 息效率。进一步,通过引入机构持股与流动性的交互作用,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一个有 趣的现象:随着流动性水平的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信息 效率。这可能是因为伴随着高的交易量,机构投资者利用私有信息增持股份的信息被更多 的投资者获取并加以模仿,导致股价有偏(如羊群行为)且所承载的私有信息减少,从而 减弱了信息效率。
  • 详情 市场群体的交易性条件反射及其量化方法
    本文通过我国股市的高频数据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市场群体的学习和心理行为。我们根据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首次提出一个交易性条件反射的概念,用成交量-价概率波方程中的成交量概率来计量市场群体交易性条件反射的强度。我们发现:总体来说,平均收益率与交易性条件反射强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市场群体对收益率的心理预期显著地表现了卖出的处置效应和买入的羊群行为,并且该“羊群”对价格趋势的心理预期明显地大于其反转的;第二,我们还发现在细分后的某一时期,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我们用条件反射来解释他们的交易行为“异象”。
  • 详情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存在羊群效应吗?
    投资的羊群行为损害了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是,中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是否存在羊群行为,以及公司治理是否有助于缓解投资羊群行为,本文选取1999-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存在明显的羊群特征,而投资的羊群行为明显恶化了行业的绩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与投资羊群行为显著相关,具体的,控股股东持股份额的增加加剧了投资的羊群行为倾向,董事会中薪酬委员会的设立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投资的羊群行为倾向。
  • 详情 市场群体的交易性条件反射及其量化方法
    本文通过我国股市的高频数据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市场群体的学习和心理行为。我们根据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首次提出一个交易性条件反射的概念,用成交量-价概率波方程中的成交量概率来计量市场群体交易性条件反射的强度。我们发现:总体来说,平均收益率与交易性条件反射强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市场群体对收益率的心理预期显著地表现了卖出的处置效应和买入的羊群行为,并且该“羊群”对价格趋势的心理预期明显地大于其反转的;第二,我们还发现在细分后的某一时期,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我们用条件反射来解释他们的交易行为。
  • 详情 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第四季度机构投资者增持比例为分组依据,利用分散度方法对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先验性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选股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板高送转概念股选股过程中确实存在羊群行为,并且存在较大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其选股依据与基本面无显著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信息层叠模型结合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验证了羊群行为的成因。
  • 详情 证券价格波动的交易性条件反射模型
    基于解析的成交量价概率波分布函数,用成交量概率描述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和强度,我们根据市场群体的心理行为,构造了一个关于价格波动和收益信息的交易性条件反射的理论模型。应用此模型对中国股市高频数据检验,我们主要有以下发现:1)总体来说平均收益率与交易性条件反射强度变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在泡沫破裂前、后两个时期,它们之间的正相关缺乏显著性;3)比较特殊的是上证指数在牛市上升的一段时期内,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我们的模型和实证能够同时检验股市中的处置效应和羊群行为,并且解释过度交易等市场异象。
  • 详情 沪深股市泡沫产生及其破裂的实证研究
    中国沪深股市的投资者对财富有着迫切的需求,行为具有“大傻瓜效应”“羊群行为”“小数定理”等非理性特征,外加股市机制上的缺陷、信息不对称、巨额资金的涌入等造就了本轮牛市的巨大泡沫。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实体经济的恶化,投资者美好预期的破灭,导致了股市泡沫的破裂。在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防范和消减股市泡沫的建议。
  • 详情 基于赢富数据的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策略研究
    本文以赢富数据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演绎的LSV模型和BW模型,从基金公司的羊群行为和反馈行为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策略。在对原始计算结果数据进行了HP过滤技术处理后,得到了如下的结论:1)从长期来看,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在局部时间段内,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和市场的走势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对基金公司羊群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基金公司的羊群度对指数的影响具有比较大的时间滞后性,时间越久,对大盘的影响越大;3)基金公司的个股羊群度非常显著,大部分资金和交易行为都集中在相对较小的股票范围内,基金公司投资同质化非常明显。4)从整体来看,基金公司每日的反馈度都在0附近波动,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基金公司追涨、杀跌、低买、高卖的频率并无差别,采取正反馈交易策略的基金公司还是少数。相当数量的基金公司做到了正常的负反馈交易。
  • 详情 不完美信息下序贯决策行为的一项实验考察
    Celen和Kariv(2004a)针对不完美信息下序贯决策的社会学习场景,建立连续信号-离散行动的贝叶斯学习模型,但该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全部样本的实验结果。本文尝试通过实验进一步考察不完美信息下序贯决策的个体行为是否符合贝叶斯推断。通过设计两种不完美信息(“仅见行动”和“仅闻推断”)下序贯决策实验,对广义贝叶斯模型进行了估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仅有决策者的前一个人的行动信息下,序贯决策者不可能依贝叶斯模型推断自己的最优解;决策行为大致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处于前后不同决策顺序位置的个体行动选择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他们只能简单地进行一步贝叶斯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