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

  • 详情 国际原油、国内大宗商品和股市联动的风险传递研究——基于拓展的三维立体时变效应分析
    伴随资本账户开放和 QDII 重启,跨国资产配置强化了国际原油、国内大宗商品和股市收益的联动性。考虑到各市场间的内生性关系,本文在贝叶斯框架下构建了结构式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 2007 年 7 月至 2020 年 5 月的三市价格收益的立体时变关系。研究发现,QDII 重启后,跨市组合投资使三市统一体系的总体溢出效应受到强化,系统的联动效应增强,而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和股市在体系内的影响地位也有所提升。同时,结果表明,国内两市收益对国际油价上涨的脉冲响应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时变特征,在牛市阶段,两市收益的脉冲响应表现为正效应,而在熊市阶段则体现为增强的负效应。其次,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际原油收益的冲击在不同市场周期均体现为正效应,而对国内股市收益的冲击在不同阶段存在正负转变特征。最后,国内股市上涨对国际原油收益的冲击基本为正效应,但在流动性萎缩阶段,股价上涨在短期对油市资金存在“虹吸效应”会对油价产生负影响;而国内股价上涨对国内大宗商品收益的冲击在不同阶段均为正效应,并且稳健可持续的“慢牛”对国内大宗商品收益的正影响表现更加稳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现阶段增强国内两市抗风险能力和提升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若干建议。
  • 详情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
    探究法律制度变化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民法典》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减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通过三重差分法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市场化进程较快、政府关系程度较强的地区,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相对更大。因此,法律制定者在进一步完善担保物权制度时,应当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化措施,从而促进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 详情 金融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来自大数据文本分析的证据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 2007 年-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全 部公告和全部网络财经新闻报道大数据信息的进行收集整理,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参与金融科技的意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在短期可以促进企业股价的上涨,在长期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并且上市公司采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越多,公告中提到供应链金融业务越频繁,这种提升效果越显著。已采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上市公司在新闻报道中提到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相关词汇越多,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提升的效果越强。上市公司在发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后会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提高投资支出与投资收益,提高资金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不仅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高企业价值提供了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大样本的实证证据,也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具有现实启示。
  • 详情 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与股价波动性
    本文以2007至2016年共10年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风险调整后的投资业绩测度了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以上市公司高管基金行业背景校友数量和滞后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为工具,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揭示了持股基金投资能力差异对股票价格的因果性影响。计量分析发现:(1)高水平基金持股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波动性,持股基金投资能力越高,股价整体波动性和特质波动性越低;(2)控制投资能力以后,基金持股规模与股价波动性正相关,即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票价格反而波动越剧烈。
  • 详情 链上数据增长与公司基本面、股票回报的关联
    本文利用2015-2021年的公司层面数据,将链上数据与公司基本面以及资产估值联系在一起。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大样本的研究。我们发现,季度同比的区块链数据增长(BDG)包含了公司价值信息,能够预测公司资产增长、销售增长、ROA、标准化意外盈利(SUE)以及专利创新产出。BDG也可以预测股价回报,尤其是在未来盈余公告发布的时间段。基于此构建的BDG多空组合能产生年化10.56%的回报。BDG的预测能力是稳健的,在考虑了行业、地区以及其他短期预测因子之后;BDG的预测能力在国际样本中同样能展现出来。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背后的经济机制(例如,持续信息披露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不对称更高、披露质量更低、行业竞争更强、公众信任更低的公司,能从区块链以及链上数据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公司运作和融资方面。
  • 详情 法律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
    本文以2005-2016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法律环境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治理结构、信息透明度以及企业风险等三个维度探讨了法律环境影响企业股票崩盘风险的潜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下降,且该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同时在国企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环境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降低企业崩盘风险。法律环境改善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本文从“法与金融”的视角丰富了法律环境与企业股价崩盘关系的研究。
  • 详情 融资融券不对称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
    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交易机制不对称现象。本文研究融资融券不对称交易制度对股票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定价偏差程度取决于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并且在低估和高估时呈现不同的模式。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高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对价格发现效率的负面效果则会随着多空力量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信念分歧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市场均衡价格处于低估时,融券卖空限制反而使得股价更快向其内在价值靠近,因而提升价格发现效率。随后,本文通过我国A股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对于监管层来说,发展和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首要任务便是使融券卖空发挥其逆向调节市场的基本功能。
  • 详情 股权质押和债券信用利差关系研究
    股权质押融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常见的融资现象,但是一旦 公司股价下跌,股权质押所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就会增大,也因此影响到债券 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基于 2007-2019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新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数 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于新发行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大新发行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且随着股权质押率的越高, 新发行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越大。而且公司的产权性质和牛熊市不同的市场状态 也会影响股权质押与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的关系。通过对股权质押影响债券利差 的路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债券的信用利差主要是因为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后会提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从而提高了债券的信用利差。
  • 详情 社保基金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
    文章以 2003-2019 年中国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保基金持股及其 比例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会加剧该公司未 来股价崩盘风险;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 步研究表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在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 用,而信息不对称并未发挥中介作用。文章的结论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 素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入理解社保基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传导机制、防范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提升社保基金投资业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详情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
    探究法律制度变化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民法 典》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 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减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股 价崩盘风险。进一步通过三重差分法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市场 化进程较快、政府关系程度较强的地区,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相 对更大。因此,法律制定者在进一步完善担保物权制度时,应当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化措 施,从而促进金融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