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补偿

  • 详情 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杠杆:绩效和激励
    将金融资源用于扶贫工作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常用手段。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也普遍利用财政扶贫资金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作担保,激励商业银行向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但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理论上描述了使用金融杠杆模式进行风险补偿的原理,并分析了其绩效和激励问题,以此探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农户扶贫工作中缺一不可的作用机制:最优的“政府与市场”的组合模式也依赖于不同的目标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参数。通过分析和比较,本文发现金融杠杆模式可以达到最高的贫困户福利,实现比直接扶贫模式更高的社会总福利,但无法达到风险分担模式对应的最低扶贫成本。如果存在道德风险,杠杆模式也可以解决银行的激励问题:对于某些特定属性的扶贫项目,政府只需要适当增加杆比即可激励银行付出努力。
  • 详情 公司债非流动性与风险溢价 ——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四种方法来测度中国公司债的非流动性, 考察了公司债层面、市场层面影响中国公司债非 流动性的因素, 最后讨论了公司债非流动性、权益波动率、印花税调整等因素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影响. 研究 发现, Amihud (2002)是衡量中国公司债非流动性较有效的方法. 在截面上只有Amihud (2002)非流动性测度 对公司债风险溢价有正的显著影响. 此外, 公司权益波动率和2008年的两次印花税调整对公司债风险溢价有正 的稳健显著影响. 在控制了信用风险后, 公司年化权益波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公司债风险溢价大约提高45个 基点; 2008年的两次印花税调整对公司债风险溢价有正的显著影响, 2008年4月24日、2008年9月19日印花税 调整后, 债券投资者比调整之前多要求大约50、60个基点的额外风险补偿.
  • 详情 投资者保护和基金投资策略(博士生论坛征文)
    本文研究了公司投资者保护与基金投资策略以及基金业绩的关系。利用股票数据和股票型基金持仓股数据,本文发现投资者保护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对于投资者保护差的股票,投资者需要超额收益作为风险补偿。同时,由于投资者保护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更加偏好于投资者保护好的公司股票。但是对于有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他们能够在投资者保护差的公司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 详情 股票收益的媒体效应:风险补偿还是过度关注弱势?(博士生论坛)
    本文以富豪榜上榜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媒体关注度高的股票收益反而低于低关注股票这一“媒体效应”的产生原因,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基于传统金融理论的“风险补偿假说”和基于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有限关注的“过度关注弱势假说”。研究结果显示被报道股票在事件期内产生了直接的负的超额收益, 而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算法构建的控制组股票收益并不显著,说明“风险补偿假说”不成立, “媒体效应”的来源并不是低关注股票的正收益。事件期内被关注股票的交易量显著放大,并且日历时间组合方法在事件日前得到了显著的正收益,在事件日后则转为显著的负收益,基本符合“过度关注弱势假说” 。
  • 详情 基金扩募对潜在投资者是个获利机会吗?-- 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国内基金的扩募,在扣除发起人的应认购份额之后,其余部分向权益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基金持有人进行配售,持有人可以配售价格加以认购,持有人放弃配售部分再由商业保险公司、承销商或发起人承购。权益登记日后才持有者,没有配售的权利。 实证结果显示,持有人配售部分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率(基于配售价格)虽然显著为正,平均高达约20%,取得配售权利似乎有利可图,不过在考虑了配售权利的获得成本后,投资配售权利的超额回报率并不显著异于零。 我们发现,投资配售权利时,如果选择(1)扩募成相同规模的历史案例较少者,(2)在扩募配售办法公告中还无法确定扩募可流通部分上市时间者,比较可能获利。这是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面临投资决策时,如果缺乏可参照的相关历史案例作为判断依据,由于误判的可能性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倾向于要求较高的回报以作为风险补偿。我们对国内基金扩募所作的实证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上述假说。
  • 详情 证券设计与风险资本融资
    我们证明可转换债券可以解决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双边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适当的合约设计双方的最优努力水平将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对应于阶段融资,风险投资中的证券应设计为阶段性的次级债权合约加上认股权证,由于逆向选择的原因次级债权并不会要求过高的利息。风险投资家通过增强附属条款和获取控制权得到了风险补偿,但这削弱了债权的显性激励特征。出于声誉以及后续融资的考虑,尽管没有显性激励,创业者前期的努力也严格为正。阶段融资随时保持退出的权利对创业者产生了激励,但也可能诱使创业者粉饰业绩。
  • 详情 社保基金入市的保障――最低收益保证
    最近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经入市,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如果出现亏损怎么办,最低收益保证无疑是社保基金入市的有力保障。 近日社保基金已经入市,自2003年6月9日起,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等六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经开始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及有关债券。公开资料显示,社保基金自入市以来,共先后参与二级市场购买亚泰集团并参与其配股、新潮实业和民丰特纸增发、桂冠转债申购等。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投资场所,社保基金既然入市就无法回避风险,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绝不会因为社保基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而改变,社保基金一旦出现亏损该怎么办,谁来承担损失?为了防止社保基金承担亏损的投资风险,有必要在对社保基金投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即提供最低收益保证。
  • 详情 基于价格的惯性、反转策略实证研究
    本文结合价格实证发现,在短、中、长持有期内,低价股反转策略几乎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率。同时,在输者组合中,零投资组合R1P1-R1P5也可以获得显著为正的收益率。并且这两种策略收益率经过风险调整之后,正的超常收益率无法完全用风险补偿加以解释,主要是由于市场对股价过度反应导致的,并且这种过度反应行为会被市场操纵强化。同时,基于收益率和股价,中国股市股票组合运行存在一个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