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金融稳定还是经济增长:央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
    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决定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利用世界37个国家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央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研究结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累进效应,在通胀率<1.83%时,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在通胀率>4.10%时,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增长,在中间阶段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国央行的利率政策也存在显著的门限转换特征,在通胀率<4.81%时,央行的首要目标选择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胀率>4.81%时,央行的首要目标选择为维护金融稳定;文章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政策倾向于更高的门限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严重的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文章最后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所有制、债权人保护与企业信用贷款
    已有文献的研究表明,政府干预和企业所有权性质是影响我国企业贷款数量和贷 款期限的重要因素,但都没有考虑这两个因素对企业贷款方式的影响差异。本文以我国2001 -2005 年所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债权人保护在不同所有制和政府 干预程度下,企业获得的信用贷款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确实获得了较非 国有上市公司更多的信用贷款;债权人权利保护得越好,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但国 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在获得银行长期信用贷款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在政府干 预严重的地区,即使是国有上市公司,伴随债权人权利受到的法律保护改善,企业也较难获 得更多的信用贷款。
  • 详情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本文首先主要介绍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的特点、市场发 展以及操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了离岸NDF 交易对于境内人民币 汇率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对NDF 汇率和境内即期和远期汇率之间进行的格兰杰 因果检验表明:境内即期汇率与NDF 汇率之间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且境内即期 汇率占主导地位;1 年期的NDF 汇率与境内远期相互引导,而其他期限品种只 存在境内远期汇率对NDF 汇率的引导作用。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提出了若干境 内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详情 战略引资、财务重组与中资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积聚是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中国银行业2002 年至2006 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战略引资对中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资银 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时间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但与其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 于“少数股权”的限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未真正改变中资银行的风险行为,不良贷款“双降”主要 得益于大规模财务重组带来的一次性红利和强劲的经济增长。
  • 详情 The Effect of Social Pressures on CEO Compens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ocial pressures on CEO compensation focusing on social interactions within 60 miles of the firm. Social premiums in CEO pay are in excess of what can be explained by firm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local economic variables. Using the S&P 500 companies during 1994-2005, we show that the average social premium in a social circle with 31 CEOs (the 75th percentile of social circles) is $1.29 million higher than that in a circle with six CEOs (the 25th percentile). Golfing, sharing directors, and comparing mansions are likely avenue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 详情 产品市场竞争、大股东持股与企业过度投资——来自沪深工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由于产品市场竞争的清算威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理负面影响较小且可置信度低,因而大股东不会将抑制经理层过度投资的任务完全交给产品市场竞争来完成,而是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大股东将自我约束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增加持股比例,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从而有效地抑制经理层的过度投资。以2000-2006年间沪深工业类301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分析结论。
  • 详情 中国改制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基于来自12个城市的调研数据
    基于912家企业的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改制企业与私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文章首先考察了中国非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决定因素,并发现:1)一些重要的参与方,诸如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工会对于特定的治理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2)能力强的大股东和总经理更有可能设立董事会并加强对于股东的信息通报,从而在经理与股东之间建立起清晰的信息渠道;3)经理、管理层和职员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带来公司在财务透明以及信息披露方面表现的改善;4)国内股票市场(上市企业)以及外国产品市场(出口企业)对于内部治理结构有着显著的约束,但国内产品市场并未显示出类似的作用。将这些结果与改制企业的特征相联系,文章得出结论:改制企业与私营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源自于改制企业与政府更为紧密的联系,企业股东、经理人与管理层更强的能力,以及工会更为积极的作用。 文章进一步考察了这些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章发现:1)整体上,中国非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利润率与销售额没有显著的影响,即治理结构尚不能起到保护股东利益的作用;2)好的治理结构能带来员工福利的改善,包括小时工资的提高以及每月工作小时数的降低。文章得出结论:与私营企业的相比,1)改制企业在定期向股东通报方面做得更好,这是改制企业利润率较高的一个原因;2)改制企业在建立董事会以及财务透明方面上更好的表现带来了它们员工更好的福利。
  • 详情 产权结构、存款保险与银行竞争—基于Bertrand模型的研究
    本文通过比较双头寡占下价格竞争的纯粹寡占模型和混合寡占模型,讨论了存款保险和产权结构对银行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1)外部风险控制不能代替银行内部风险控制。(2)风险调整的存款保险制度依然可能会引起道德风险。但风险调整存款保险制度与固定费率存款保险制度相比,会降低道德风险。(3)固定费率存款保险制度中风险对利率的敏感性小于风险调整存款保险制度。(4)当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给定时,产权结构不影响银行的风险选择。
  • 详情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本文构建了Z-score 指数对中国13 家代表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测 度,并利用Panel data 模型对2001-2007 年外资银行以开设分支机构、法人机构等市场进入 和以战略投资者参股进入两种方式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 明,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程度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存在U 型的非线性关系,其 影响主要通过资产份额体现出来;外资银行以战略投资者参股形式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 承担行为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银监会的监管压力对资本不足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 有抑制作用,资本提高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有明显的逆向激励。
  • 详情 市场择时理论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基于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资本结构对于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理论主要有权衡理论、啄序理论和市场择时理论。本文运用Fama-MacBeth回归对中国五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存在着持续的显著的市场择时行为,这一发现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和政策制定等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