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调整

  • 详情 金融摩擦、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 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气候投融资缺口是制约人类气候适应进程的全球性难题,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是我国现阶段应对气候风险冲击提升经济韧性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嵌入气候适应型财政货币政策的气候灾难风险模型,考察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的产生机理以及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缩小缺口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气候灾难风险冲击增大、金融摩擦上升会扩大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第二,气候适应再贷款政策通过降低金融摩擦产生的信贷风险溢价,气候适应补贴政策通过定向补贴气候适应性投资的边际收益,分别从金融供给侧和企业需求端缩小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第三,气候适应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支持气候适应性投资,能够有效缓解气候灾难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两类政策对经济金融系统的支持效果存在差异,并且政策协调搭配具有更强的经济金融稳定效果。第四,为完全弥补气候适应性投资缺口,气候适应再贷款和气候适应补贴的最优政策支持力度需要根据气候灾难风险冲击大小动态调整。两类政策均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并且政策协调搭配相较于单一政策具有更高的社会福利增进效果。
  • 详情 持股金融机构策略选择与资本结构优化调整
    在“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背景下,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影响到资本结构的动态管理,该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混业持股金融机构增强了企业向目标杠杆调整动机,增加持股金融业务类型这一持有数量上的策略选择,以及“银行+非银行”这一业务组合布局上的策略选择,均显著缩小了目标资本结构偏离程度。然而,混业持股金融机构下,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与偏离程度呈非对称性,对于过度负债企业,混业持股金融机构反而减慢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选择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去杠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对资本结构调整动机与调整效率进行分离,揭示了企业集团在混业持股金融机构策略下对两者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深化了对企业杠杆优化权衡决策的理解。
  • 详情 面向国债动态积极投资策略的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
    本文提出国债组合投资的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导出基于未来利率市场不确定信息的具备动态调整 特点的国债组合积极投资策略。该模型采用利率水平、斜率和曲率的“三位一体”的离散情景树刻画未来 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演化过程,其中特别考虑了广义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通过最小化国债组合收益的CVaR 风险,对国债组合进行积极动态配置;同时兼顾国债投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要求,实现了国债组 合投资与管理中利率风险规避和收益能力的有效匹配。实证研究表明,与传统久期配比免疫模型相比,该 模型确定的最优策略不仅能够为国债组合提供更强的抵御利率风险能力,同时能够稳步提升其收益空间, 对于金融机构实现国债投资的积极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详情 治理溢价、市场预期与投资者学习效应
    本文根据公司治理——经营业绩——市场绩效的理论关系以及投资者的学习效应分析公司治理的影响,基于71项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检验治理溢价的存在性,并从市场预期和投资者学习效应角度分析溢价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内部治理溢价显著存在,持有内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股票在2002年至2010年间可以获得6.6%的年度平均超额回报率,地区行业治理不存在溢价。原因在于内部治理质量的提高将显著改善下期经营业绩,市场却未能预期到两者之间的作用,相对低估高质量公司的盈余。从而当公司宣告高于预期的盈余时对市场产生正向冲击,存在更高的累计超额回报,而地区行业治理相对稳定,市场更易预期。然而,错误预期不具备持续性,投资者通过学习将不断修正,导致预期逐渐充分。本文为投资者预期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影响市场预期,提高市场有效性提供了建议。
  • 详情 借贷投资和资产价格泡沫:理论与实证分析
    现代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借贷投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收益不对称和风险转移问题,这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形成泡沫。文章选择代表性投资者的借贷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贷款价值比(LTV)进一步扩展Allen-Gale模型,并用LTV的动态调整来说明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泡沫生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利率不变时,LTV越大,资产价格泡沫程度越大;LTV不变时,利率越低,资产泡沫程度越大。因此,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关键是降低LTV、提高利率。
  • 详情 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非对称特征研究
    本文以动态权衡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非对称特征。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倾向于维持目标现金持有水平,并在偏离后不断调整,支持动态权衡理论。(2)调整成本的差导致调整过程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过度持有的调整速度明显快于持有不足的调整速度。(3)就调整方式而言,调整过程主要通过内部融资来实现,而债务融资和股利分配政策则作用甚微;就调整动机而言,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上述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 详情 融资约束、宏观冲击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维度探讨,经济转型背景下,宏观外生冲 击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的资本结构动 态调整模型表明,信贷市场及股权再融资市场上配额性指标和成本性指标的变 动,作为外生的宏观冲击,对企业股权债权融资选择及以此形成的资本结构具有 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99-2008 年沪深两市900 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所 做的经验研究证实,经济环境及宏观政策的波动通过改变企业面临的信贷环境和 股权再融资环境进而影响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这种影响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 企业存在差异。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受到信贷、股 权再融资配额性指标的刚性制约;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对成本性指标的变动更 为敏感。
  • 详情 管理者代理行为、公司过度投资与企业生命周期
    已有对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文献研究大都从静态层面进行,本研究通过 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考察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关系 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 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由成长、 成熟到衰退的发展而不断减弱,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也发生变化,其中不 同机制对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存在差异。对管理者行为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动态考察,有助于提升对 管理者行为的深入认识,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动态调整与变革,进而提高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
  • 详情 部分可逆投资与基于消费效用的资产定价
    本文考虑一个面临随机需求风险的企业家,如何通过消费平滑、风险对冲及有成本的动态调整资本资产规模,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公司金融问题。运用动态随机控制方法,得到了非完备市场与非风险中性下企业资本的平均价值与边际价值的半闭式解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基于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得到了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企业的贝塔系数和风险溢价。数值结果表明,在非完备市场下企业家的风险态度对企业资本价值、贝塔系数、风险溢价、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 详情 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
    :本文同时采用了连续时间理论模型和动态实证模型对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 研究。理论模型的结果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资产的成长性以及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与银行的资 本结构存在相关关系。而在动态实证模型中,相比于静态模型的估计结果,动态模型展现了更强的解释能 力,这验证了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结构服从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动态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上市银行的资 本结构随着外部环境和银行内部经营状况和公司治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同时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资本 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对上市银行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