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

  • 详情 ESG评级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ESG投资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国内企业也在ESG理念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09年-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研究ESG评级能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结果发现:第一,ESG评级提升能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采用公司、年份双向固定效应、替换核心变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回归以及时序关系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第二,将企业信息透明度、应计盈余管理、被分析师关注程度来衡量机构投资者面临的企业信息环境,并分别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示,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受到投资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即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ESG评级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第三,ESG评级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作用呈非线性关系,企业在较低的ESG评级基础上提升评级对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
  • 详情 企业创新会影响股权资本成本吗?——基于LDA主题模型分析的经验证据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分析,构建基于分析师报告的创新测度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创新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显著降低了股权资本成本,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研发支出、低专利授权、高组织冗余以及低媒体关注度的企业而言,创新对其股权资本成本的削弱效果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够通过增强竞争力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来降低股权资本成本,且能够缓解融资约束。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观测企业创新行为,同时为企业降低股权资本成本提供了经验证据。
  • 详情 大数据分析的光荣与陷阱 ——从谷歌流感趋势谈起
    本文从谷歌流感趋势 2009 年前后表现差异谈起,讨论了大数据分析容易面临的大数据自大、算法演化、看不见的动机导致数据生成机制变化等陷阱,以及对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借鉴。本文认为,为健康发展大数据产业,我国需要防范大数据自大风险、推动大数据产业和小数据产业齐头并进,并强化提高大数据透明度、审慎评估大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努力。
  • 详情 半强制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成本
    在一些国家,强制股利支付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01年起陆续出台了类似的半强制股利系列政策。然而现有部分研究却发现,半强制股利政策可能会产生监管"悖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以往这些研究主要从监管成本角度来分析,可能忽视了监管带来的收益,我们认为虽然半强制股利政策提高了融资门槛,但也可能实现股东之间的利益共享,并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股利预期,从而实现治理的"溢价"。本文利用2008年监管政策提供的良好自然实验机会,主要从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角度来评估政策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总体平均意义上看,半强制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受影响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理成本高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治理"溢价"。当然,半强制股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和外部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被削弱。
  • 详情 法律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
    本文以2005-2016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法律环境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治理结构、信息透明度以及企业风险等三个维度探讨了法律环境影响企业股票崩盘风险的潜在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下降,且该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同时在国企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环境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降低企业崩盘风险。法律环境改善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本文从“法与金融”的视角丰富了法律环境与企业股价崩盘关系的研究。
  • 详情 信任的破坏与重建:来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
    信任是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对制度运行有重要影响,但文献对信任的改变知之甚少。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2011 至 2015 年的三期面板数据,以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变动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信任的破坏与重建。实证发现, 由于老农保系统性违约, 相比未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 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在新农保设立初期的参与概率降低 10.5 个百分点; 老农保缴费越多, 违约伤害越大, 参与新农保的可能性越低。随着新农保的推广,被违约的家庭逐渐重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参与新农保的可能性逐年上升,并最终比没有参与过老农保的家庭高出 2.3 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对个人样本稳健,并且不能被财富效应和风险因素解释。 地区法治水平和政府透明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承诺是重建信任的重要机制。 进一步研究发现, 家庭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信任偏好也有助于缓解先期违约导致信任破坏造成的影响。本文对于重建信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涵义。
  • 详情 债券市场上的空间邻近性
    本文以 2009 2019 年公开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样本考察债券承销商与债券发行公司的空间临近性对债券 资成本、违约概率以及债券期限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 当承销商与公司在同一省份或者承销商与公司距离更近时,债券融资成本越低;并且,承销商的声誉以及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削弱承销商空间临近性对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承销商与高和中等信用水平公司的空间临近增加了所发行债券的期限,与低信用水平公司的空间临近效果则相反;最后,我们发现承销商与公司的空间临近降低了债券违约概率。本文的发现在考虑内生性、地方政府关联程度以及排除一线城市的影响下依旧成立。
  • 详情 流动性共性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吗? ——来自企业投资的证据
    本文采用2000年到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流动性 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个股的流动性共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 水平,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负相关关系依然不变。此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 视角,从信息透明度、两权分离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三个方面对该负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检 验,经研究发现,信息越不透明、两权分离越大的企业,其流动性共性与企业投资水平的负 相关关系是增强的;而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该负相关关系是减弱的。最后,还发现 流动性共性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 详情 家族控制权与银行信贷合约:寻租还是效率?
    本文以2003—2010年沪深两市家族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权特征与银行信贷合约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家族控制权寻租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适应性情景,结果发现,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和超额董事席位两种控制权增强机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程度越高,其获得银行信用借款的比例越低,获得担保借款比例越高。家族对企业的超额控制权传递着公司未来预期和信息风险,增加了银行面临的代理成本,属于寻租观而非效率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控制程度与银行信用借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具有政治关联、较高公司声誉和公司透明度的企业中会降低。地区法律制度水平会降低家族超额控制引发的代理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银行业腐败会降低银行对借款企业超额控制所引发的信贷风险的评估能力。此外家族控制权结构影响企业信用借款的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来实现,家族对企业超额控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违约概率越高。
  • 详情 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指数构建及其监管对策
    如何对保险公司透明度进行监管评价,是我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采取构建保险公司透明度指数的方式,通过量化评价,力图揭示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的对策建议。